第489章 英国在行动 奥斯曼改革(1 / 3)
第489章 英国在行动 奥斯曼改革
联盟国首都,里奇蒙。
英国特使奥多·罗素爵士刚刚结束与美利坚联盟国总统罗伯特·图姆斯的会谈。双方已经商了一个多月时间,终於大势既定。
自北美战爭结束以来,国际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奥地利在战爭期间曾是联盟国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但战后,维也纳方面明显减弱了对里奇蒙的支持力度。
这既是因为奥地利国力相对英国较弱,无力在全球范围內扶植盟友和扩张势力,也是因为弗朗茨的顾问们认为,联盟国现存的战略价值主要只剩下牵制北方的美利坚合眾国这一项了。
联盟国虽然独立了,但实力大损,短期內难以成为奥地利在新大陆的有力代理人,同时,英国也在积极爭取联盟国,奥地利不认为自己能出价高过英国。
英国人起初也持类似態度,不打算对联盟国加大援助力度了,毕竟战爭结束了,北方、南方损失都很大,同时,国內舆论对於英国支持联盟国有些反对,主要是因为奴隶制。
不要小看舆论这个词,它非常重要,在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这种宪政选举国家,舆论可以毁掉一位议员,也可以让一个政党上台。而反对奴隶制是整个英国的共识。
当时,联盟国为了徵得英国的承认和支持,並为了徵招黑人土兵参战,曾在战爭期间宣布废除奴隶制,但任何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不过是权宜之计。
在南方联盟国的地盘上,种族歧视隨处可见,黑人的处境並未得到实质性改善。
《泰士报》一位驻里奇蒙记者在报导中尖刻地指出:“奴隶制在这片土地上並未消失,它只是换了个名字一一契约劳工制、『学徒制、债务偿还制一一继续存在罢了。
种植园主们失去了法律上对黑人的所有权,却通过各种巧妙的合同和地方法规,实际上保持了对黑人劳动力的完全控制。”
然而,19世纪七十年代,欧洲大陆的局势变化迫使英国重新评估其全球战略。
迪斯雷利首相意识到,奥地利、法国、俄国对英国的態度日益不友好,三国隱隱有联手对抗英国海上霸权的趋势。为了摆脱外交孤立,这位老练的政治家开始在全球范围內寻求盟友和附庸。
在欧洲,迪斯雷利选择支持北方的斯堪地那维亚联合王国以及普鲁士王国,试图在德意志地区和波罗的海建立制衡力量,斯堪地那维亚联合王国是对付俄国的,而普鲁士王国则是对付俄国和法国的。
英国本来还打算支持西班牙王国,但是西班牙王国自己太不爭气了,仍然处於內战之中,根据推算,如果內战继续持续两年时间,西班牙王国政府將不得不宣布破產。
而在美洲,为了执行战略重心转移到欧洲、近东以及中亚的决策,英国开始从加拿大地区撤军一一那些驻扎在魁北克、安大略的红衣军团正陆续调往地中海和印度。
为了维持对北方合眾国的威,避免美国趁英国战略收缩之机吞併加拿大,支持並扶植美利坚联盟国成为必然选择。
这次英国特使奥多·罗素爵士来到里奇蒙,正是为了落实这一战略调整。
过去一个月里,他与图姆斯总统进行了多轮密集会谈,討论的议题包括英国向联盟国提供低息贷款、出售先进武器、帮助建设铁路网络,以及最关键的一一支持联盟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扩张野心。
作为回报,联盟国需要在必要时配合英国的全球战略,包括在外交上支持英国立场,在军事上提供必要的协助。
里奇蒙火车站的站台上,一队队工人正忙碌地从货运车厢中卸下一箱箱沉重的设备。
这些来自英国曼彻斯特的机械一一蒸汽机、织布机、车床、铣床一一在秋日的阳光下闪著金属光泽。这是英国对联盟国工业化承诺的第一批兑现。
英国特使奥多·罗素爵士站在站台边缘看著这一切。
他转头对身旁陪同的联盟国外交部长约瑟夫·约翰斯顿慢悠悠地说道:“部长先生,英国会支持贵国在古巴问题上的决议,但是,迪斯雷利首相对贵国只想要拿走古巴西部有一些不满啊。难道古巴东部你们没有兴趣吗?”
约瑟夫·约翰斯顿是个精瘦的中年人,头髮已经开始白。作为曾经的联盟国將军,他在战场上以谨慎著称,现在作为外交部长,这种谨慎同样体现在外交辞令中。听到罗素的话,他心里暗暗叫苦。
联盟国当然对古巴东部有兴趣,那里有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矿產、理想的港口。但问题在於,古巴东部虽然名义上属於西班牙,实际管控者却是奥地利帝国。自从1870年的《维也纳-马德里古巴协定》签订以来,奥地利已经在那里经营了六年,虽然管理鬆散但毕竟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范围。
联盟国绝不会冒险与奥地利发生不必要的衝突。西班牙是个老掉牙、病殃殃的老虎,从这头老虎口中夺食,凭藉联盟国现在的实力,再加上英国的暗中支持,完全可以成功。
但奥地利是另一头健康得要命的老虎。从这样的老虎手中抢东西,那就是找死了。 ↑返回顶部↑
联盟国首都,里奇蒙。
英国特使奥多·罗素爵士刚刚结束与美利坚联盟国总统罗伯特·图姆斯的会谈。双方已经商了一个多月时间,终於大势既定。
自北美战爭结束以来,国际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奥地利在战爭期间曾是联盟国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但战后,维也纳方面明显减弱了对里奇蒙的支持力度。
这既是因为奥地利国力相对英国较弱,无力在全球范围內扶植盟友和扩张势力,也是因为弗朗茨的顾问们认为,联盟国现存的战略价值主要只剩下牵制北方的美利坚合眾国这一项了。
联盟国虽然独立了,但实力大损,短期內难以成为奥地利在新大陆的有力代理人,同时,英国也在积极爭取联盟国,奥地利不认为自己能出价高过英国。
英国人起初也持类似態度,不打算对联盟国加大援助力度了,毕竟战爭结束了,北方、南方损失都很大,同时,国內舆论对於英国支持联盟国有些反对,主要是因为奴隶制。
不要小看舆论这个词,它非常重要,在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这种宪政选举国家,舆论可以毁掉一位议员,也可以让一个政党上台。而反对奴隶制是整个英国的共识。
当时,联盟国为了徵得英国的承认和支持,並为了徵招黑人土兵参战,曾在战爭期间宣布废除奴隶制,但任何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不过是权宜之计。
在南方联盟国的地盘上,种族歧视隨处可见,黑人的处境並未得到实质性改善。
《泰士报》一位驻里奇蒙记者在报导中尖刻地指出:“奴隶制在这片土地上並未消失,它只是换了个名字一一契约劳工制、『学徒制、债务偿还制一一继续存在罢了。
种植园主们失去了法律上对黑人的所有权,却通过各种巧妙的合同和地方法规,实际上保持了对黑人劳动力的完全控制。”
然而,19世纪七十年代,欧洲大陆的局势变化迫使英国重新评估其全球战略。
迪斯雷利首相意识到,奥地利、法国、俄国对英国的態度日益不友好,三国隱隱有联手对抗英国海上霸权的趋势。为了摆脱外交孤立,这位老练的政治家开始在全球范围內寻求盟友和附庸。
在欧洲,迪斯雷利选择支持北方的斯堪地那维亚联合王国以及普鲁士王国,试图在德意志地区和波罗的海建立制衡力量,斯堪地那维亚联合王国是对付俄国的,而普鲁士王国则是对付俄国和法国的。
英国本来还打算支持西班牙王国,但是西班牙王国自己太不爭气了,仍然处於內战之中,根据推算,如果內战继续持续两年时间,西班牙王国政府將不得不宣布破產。
而在美洲,为了执行战略重心转移到欧洲、近东以及中亚的决策,英国开始从加拿大地区撤军一一那些驻扎在魁北克、安大略的红衣军团正陆续调往地中海和印度。
为了维持对北方合眾国的威,避免美国趁英国战略收缩之机吞併加拿大,支持並扶植美利坚联盟国成为必然选择。
这次英国特使奥多·罗素爵士来到里奇蒙,正是为了落实这一战略调整。
过去一个月里,他与图姆斯总统进行了多轮密集会谈,討论的议题包括英国向联盟国提供低息贷款、出售先进武器、帮助建设铁路网络,以及最关键的一一支持联盟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扩张野心。
作为回报,联盟国需要在必要时配合英国的全球战略,包括在外交上支持英国立场,在军事上提供必要的协助。
里奇蒙火车站的站台上,一队队工人正忙碌地从货运车厢中卸下一箱箱沉重的设备。
这些来自英国曼彻斯特的机械一一蒸汽机、织布机、车床、铣床一一在秋日的阳光下闪著金属光泽。这是英国对联盟国工业化承诺的第一批兑现。
英国特使奥多·罗素爵士站在站台边缘看著这一切。
他转头对身旁陪同的联盟国外交部长约瑟夫·约翰斯顿慢悠悠地说道:“部长先生,英国会支持贵国在古巴问题上的决议,但是,迪斯雷利首相对贵国只想要拿走古巴西部有一些不满啊。难道古巴东部你们没有兴趣吗?”
约瑟夫·约翰斯顿是个精瘦的中年人,头髮已经开始白。作为曾经的联盟国將军,他在战场上以谨慎著称,现在作为外交部长,这种谨慎同样体现在外交辞令中。听到罗素的话,他心里暗暗叫苦。
联盟国当然对古巴东部有兴趣,那里有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矿產、理想的港口。但问题在於,古巴东部虽然名义上属於西班牙,实际管控者却是奥地利帝国。自从1870年的《维也纳-马德里古巴协定》签订以来,奥地利已经在那里经营了六年,虽然管理鬆散但毕竟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范围。
联盟国绝不会冒险与奥地利发生不必要的衝突。西班牙是个老掉牙、病殃殃的老虎,从这头老虎口中夺食,凭藉联盟国现在的实力,再加上英国的暗中支持,完全可以成功。
但奥地利是另一头健康得要命的老虎。从这样的老虎手中抢东西,那就是找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