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区区县尉?谁稀罕,沈家要转向了!(3 / 4)
“这……这,世道真的要乱了啊……”
“世道乱起来,最重要的,就是手里有刀子。”沈乐双目熠熠生辉,手臂扬起,一掌切下:
“修整坞堡,收储积蓄,训练子弟!趁着还没乱起来,还有时间,我们得把我们自己的力量,牢牢捏成一只拳头!”
说到这地步,一半的族老,已经被他讲得心悦诚服,老老实实听命。还有一半仍然心怀疑虑,特别是白发叔公,抖抖索索地起身,撑着拐杖挪到沈乐面前:
“三郎,兵凶战危……咱们沈家人少,死不起,死不起啊!”
“叔公放心。”沈乐展颜微笑:
“一共就那么点男丁,连佃户也没有多少,小子当然不会贸贸然把他们投入战场。事实上,这些人是用来自保,却不是用来打仗的——
您照我说的,安排下去,未来,我自有安排!”
整个沈家像被抽了一鞭子似的动了起来。安抚佃户,教导子弟,产业转型——
沈乐亲自安排课程,安排家里的读书人和老兵,教导家族子弟、佃户子弟。安排完教材和上课进度,一头扎进作坊,亲手调整方向:
从粗劣的灰黄色瓷器,调整到柔润的青瓷,再调整到明洁的白瓷。三口瓷窑,减少到一口,产出少了三分之二,利润何止增加三倍!
养鸭子,养猪,仔细讲怎么打扫猪圈,怎么隔离病猪,避免一死一片,怎么阉割小猪;
铁匠铺,改进灌钢法,改进淬火用的水、油,优化生产效率;
最后,他把最多的时间,放在了船场当中。
“之前对沙船的改造,只是紧急情况,稍微改一改。现在,我教你们,怎么造一条更大、更稳的船!加把劲,到年底之前,我要看到至少三条新船!”
“开玩笑吗……这么大的船,之前一年只能造两条……”
“没事!有我在,你们全都按我说的做,最后造不完,不怪你们!”
无论如何,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
在改元消息和丧信一起到来的时候——晋惠帝,那个著名的智力有问题,却知道“此嵇侍中血,勿去”的皇帝,终于驾崩的时候,三条沙船,一起北上!
“沈家又要做生意去了。”
“这次不知道能赚多少……唉,这次他们都不对外收货,搭不上他们的船了……”
“没办法,上次家主要得实在太狠。要我说,大伙儿一起办的货,出了事情也该一起扛,不该都找沈家赔啊!”
“而且还是趁着人家大丧的时候……这也太……”
县里几家大户议论纷纷,至于郡里那几家,得到消息都晚了一步。三条沙船,从船场入永济渠,从永济渠入甬江,从甬江扬帆入海,直接北上。
不走内河,不走陆路,绕过外海那些零零碎碎的岛屿,直奔山东!
北方已经开始乱了。哪怕只是靠岸补充食水,也能感受到零星的紧张气氛,和硝烟烽火的味道。
三条沈家沙船劈波斩浪,终于在连云港北边的一处僻静港湾下锚。沈乐亲自带队,却不出面,只是让族人由海路转向陆路,直插内陆:
不到两百里,就是琅琊郡所在,琅琊王府治理的地盘!
卖茶叶,卖细布,卖一些低端瓷器。商队首领沈跃,是沈乐的堂兄,为人沉稳干练。
他做足寻常商贾本分的同时,也各种托关系,把一些珍品锦缎、珍品瓷器,送进琅琊王府属吏,琅琊王妃娘家亲戚的手里: ↑返回顶部↑
“世道乱起来,最重要的,就是手里有刀子。”沈乐双目熠熠生辉,手臂扬起,一掌切下:
“修整坞堡,收储积蓄,训练子弟!趁着还没乱起来,还有时间,我们得把我们自己的力量,牢牢捏成一只拳头!”
说到这地步,一半的族老,已经被他讲得心悦诚服,老老实实听命。还有一半仍然心怀疑虑,特别是白发叔公,抖抖索索地起身,撑着拐杖挪到沈乐面前:
“三郎,兵凶战危……咱们沈家人少,死不起,死不起啊!”
“叔公放心。”沈乐展颜微笑:
“一共就那么点男丁,连佃户也没有多少,小子当然不会贸贸然把他们投入战场。事实上,这些人是用来自保,却不是用来打仗的——
您照我说的,安排下去,未来,我自有安排!”
整个沈家像被抽了一鞭子似的动了起来。安抚佃户,教导子弟,产业转型——
沈乐亲自安排课程,安排家里的读书人和老兵,教导家族子弟、佃户子弟。安排完教材和上课进度,一头扎进作坊,亲手调整方向:
从粗劣的灰黄色瓷器,调整到柔润的青瓷,再调整到明洁的白瓷。三口瓷窑,减少到一口,产出少了三分之二,利润何止增加三倍!
养鸭子,养猪,仔细讲怎么打扫猪圈,怎么隔离病猪,避免一死一片,怎么阉割小猪;
铁匠铺,改进灌钢法,改进淬火用的水、油,优化生产效率;
最后,他把最多的时间,放在了船场当中。
“之前对沙船的改造,只是紧急情况,稍微改一改。现在,我教你们,怎么造一条更大、更稳的船!加把劲,到年底之前,我要看到至少三条新船!”
“开玩笑吗……这么大的船,之前一年只能造两条……”
“没事!有我在,你们全都按我说的做,最后造不完,不怪你们!”
无论如何,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
在改元消息和丧信一起到来的时候——晋惠帝,那个著名的智力有问题,却知道“此嵇侍中血,勿去”的皇帝,终于驾崩的时候,三条沙船,一起北上!
“沈家又要做生意去了。”
“这次不知道能赚多少……唉,这次他们都不对外收货,搭不上他们的船了……”
“没办法,上次家主要得实在太狠。要我说,大伙儿一起办的货,出了事情也该一起扛,不该都找沈家赔啊!”
“而且还是趁着人家大丧的时候……这也太……”
县里几家大户议论纷纷,至于郡里那几家,得到消息都晚了一步。三条沙船,从船场入永济渠,从永济渠入甬江,从甬江扬帆入海,直接北上。
不走内河,不走陆路,绕过外海那些零零碎碎的岛屿,直奔山东!
北方已经开始乱了。哪怕只是靠岸补充食水,也能感受到零星的紧张气氛,和硝烟烽火的味道。
三条沈家沙船劈波斩浪,终于在连云港北边的一处僻静港湾下锚。沈乐亲自带队,却不出面,只是让族人由海路转向陆路,直插内陆:
不到两百里,就是琅琊郡所在,琅琊王府治理的地盘!
卖茶叶,卖细布,卖一些低端瓷器。商队首领沈跃,是沈乐的堂兄,为人沉稳干练。
他做足寻常商贾本分的同时,也各种托关系,把一些珍品锦缎、珍品瓷器,送进琅琊王府属吏,琅琊王妃娘家亲戚的手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