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电竞不应是青春的「孤注一掷」(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466章 电竞不应是青春的“孤注一掷”
  “林记者,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江明说得有些倦了,便端起茶杯轻啜一口,语气不疾不徐,仿佛閒谈般开口:
  “假如你是一位家长,你会愿意让自己寒窗苦读十几年、好不容易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放弃学业,去从事一份月薪仅有一两千、甚至连基本食宿都难以保障的电竞职业吗?”
  嗯,名牌大学单指金陵大学,不动声色地抬了一手母校。
  感谢领导们一直以来对江姓孙猴子的大力支持。
  “那当然不可能。”林雨菲几乎是脱口而出。
  话刚出口,她才猛然意识到什么,眼神中透出几分难以置信:“月薪一两千,连吃住都成问题——江总,您这话是不是有点夸张了?”
  “我可是nxg俱乐部的老粉丝了,不管是您之前与虎牙合办的电竞体验营,还是s3赛季时nxg初代选手的待遇,我都略有耳闻。据我所知,他们的月薪可都是以『万』为单位的。”
  “而且就nxg选手们的食宿条件,我可是羡慕得劲。”
  “一点也不夸张。”
  江明摆了摆手,打断她:“林记者看到的,是成名之后、是拿到了lpl冠军、s3世界冠军,有了眾多商业赞助的nxg。但在我们踏入lpl之前,住得依i旧是地下室,选手们的三餐更多是路边炒饭,哦临时打个gg,金陵大学旁边老城街道的杨炒饭味道挺不错的·.
  所以,可想而知那些仍在次级联赛挣扎、连杯赛资格都拿不到的小战队一一选手们的处境,比我描述的只会更加艰难。”
  “首先,在主流社会的认知里,『电子竞技”几乎等同於『网路游戏”,职业选手则被视作『网癮少年』,整体社会形象並不正面。绝大多数家长强烈反对孩子走上电竞这条路,认为这不是一份『正经职业”。”
  “在这种缺乏社会认同的大环境下,绝大多数战队根本拉不到商业赞助。他们的资金来源,多半是靠个人爱好支撑、或是网吧老板基於宣传目的给予的微薄支持,再就是比赛奖金一一而就连这为数不多的奖金,也常常被长期拖欠。”
  收入微薄,奖金难到手,还要天南地北地奔波参赛,这样的电竞队伍,生活条件和待遇又能好到哪里去?
  这就是为什么玩家能在网上看到,有关若风地铁拉赞助、cs战队坐几天绿皮火车打比赛、地下室泡麵战神等电子竞技心酸照片了。
  而这还不是最触目惊心的。在电竞早期,由於赛事规章混乱、缺乏有效监管,选手普遍低龄且缺乏教育背景,甚至出现过黑心战队对选手进行人身控制、將其当作“黑奴”使唤的极端案例。
  听著江明娓娓道来的敘述,林雨菲不自觉地微微张开了嘴。她確实从未想过,在那一片光鲜亮丽、鲜与掌声簇拥的电竞舞台背后,竟隱藏著如此曲折、甚至残酷的过往。
  “所以,您从一开始就预判到,父母不会同意您走上职业电竞这条路。”
  “没错。”江明语气平静,“对大多数中国式父母而言,竭尽全力为子女铺就一条安稳的道路,几乎是一种本能。哪怕有时会因为认知局限或沟通方式的不当,让结果偏离初衷...”
  “正因为理解他们的担忧,我才觉得,与其硬碰硬地对抗,不如用事实说话。”
  “我明白了!”林雨菲眼中一亮,迅速捕捉到他话语中的关键,“一条前途未下的职业选手道路,与个人出资、组建战队、开拓全新领域的创业行为一一在父母眼中,这的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那是自然,”江明眉毛轻挑,语气中也多了几分从容,“再加上在整个筹备过程中,我的恩师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有了这份背书,父母对我涉足电竞的想法,自然也就不再反对了。”
  江明在採访中这样表述,其实也怀著一份深切的期望。
  他希望能借自己的经歷,让那些真正拥有电竞天赋的年轻人,学会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一一在电竞行业逐渐走向规范的今天,若能获得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他们或许能更稳妥地將天赋兑现。
  而不是与家庭彻底决裂,孤注一掷般投入电子竞技这个残酷圈子中。
  至於那些仅將游戏作为逃避藉口的“网癮少年”,他也希望为家长们提供一个温和的疏导思路,减少因激烈对抗而酿成的家庭悲剧,避免那些被送入“戒网癮中心”、身心受创的遗憾。
  未来,有了正规化的电竞俱乐部,他们才是真正承担起帮助孩子戒除网癮的平台。
  “更何况,”回想当初的江明笑了笑,语气轻鬆了几分,“如果单纯做选手,难免会受到俱乐部的诸多限制。有时候即便与队友出现战术分歧,也可能因为话语权不足,难以有效沟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